新型6-UCU骨附着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及精度分析 | CJME论文推荐
Dong, K., Li, D., Xue, X. et al. Workspace and Accuracy Analysis on a Novel 6-UCU Bone-attached Parallel Manipulator. Chin. J. Mech. Eng. 35, 35 (2022). https://doi.org/10.1186/s10033-022-00689-1
随着机械学、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20世纪80年代,机器人开始被引入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为外科手术和微创手术带来了革命性发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骨科机器人为代表的特种手术机器人相继出现。由于并联机器人具有刚度高、结构紧凑、精度高、鲁棒性强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骨科手术系统的研究中。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用于骨附着的新型的6-UCU构型的并联机器人,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精度高等优点。为了优化结构,获得较高的运动精度,需对提出的6-UCU构型并联机器人进行运动空间和精度分析。
针对小尺寸球面关节制造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6-UPU并联机构结构的用于骨附着手术的小型并联机器人。初始状态下,并联机器人高度为120mm,动平台与固定底座半径为50mm。并建立了6-UPU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模型。
分析了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分类和理论研究方法,考虑杆长、关节转角和构件之间的干涉等因素对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影响,通过球坐标搜索的方法确立所设计的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分析结构参数变化对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影响并计算和绘制了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
通过对并联机器人连杆矢量方程求微分的方法,建立给定结构参数误差与动平台的输出位姿误差之间的数学模型。根据建立的误差模型,得到结构和位姿参数变化时输出位姿误差的变化曲线,分析结构和位姿参数变化对动平台输出位姿误差的影响。
设计得到了一种6-UPU结构的小型并联机器人,具有结构紧凑、精度高、承载能力大、六轴力反馈等特点,能满足骨附着作业的需要,并制造了样机。
6-UCU构型并联机器人在支链夹角α和β等约束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的工作空间尺寸随着平台支链安装半径R和R0的增大而减小。在半径R (R0)等约束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角α和β值的增大,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逐渐增大。本文设计的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为X轴方向±30 mm以内。Y轴方向为- 35mm到+30mm,Z轴方向为120mm到150mm;X方向的倾角范围为-27° ~ 27.79°, Y方向的倾角范围为-8.76° ~ 8.76°,Z方向的倾角范围为-10.37° ~ 8.43°。
得到了6-UCU构型并联机器人位置误差δPx,δPy, δPz 和姿态误差δφ, δθ,δγ 同各个设计参数直接的关系,利用MATLAB软件绘制关系曲线,分析了各设计参数对位置误差的影响。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6-UCU骨附着并联机器人,具有结构紧凑、精度高、承载能力大、六轴力反馈等特点,能满足骨附着作业的需要。
分析了连杆长度、关节转动角度、构件间的干涉等因素对工作空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球面坐标搜索的方法,建立了6-UCU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模型。分析了结构参数对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影响。分析结果可以提高设计效率,保证机器人具有较小的机械尺寸和较大的工作空间。
提出了一种基于6-UCU构型并联机器人的误差建模方法。根据建立的误差模型,分析结构和位姿参数变化对PMs输出位姿误差的影响。
本文提出的6-UCU构型小型骨附着并联机器人,消除了精密球铰对小型并联机器人尺寸的约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同时,对该构型运动空间及位姿精度的分析,得到了各设计参数与它们的关系,为进一步设计高精度并联机器人和误差补偿提供了依据,所涉及的分析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构型并联机器人的分析。
[1] TGinoya, Y Maddahi, K Zareinia, A Historical Review of Medical RoboticPlatforms. Journal of Robotics, 2021.https://doi.org/10.1155/2021/6640031
[2] J P Merlet. Parallel Robots. SecondEdition. Dordrecht: Springer, 2006.
[3] T Sun, S F Yang, B B Lian. Finite and Instantaneous Screw Theory in Robotic Mechanism, Singapore: Springer, 2020.
李端玲,女,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导。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校青年教学名师。主要从事机器人构型创新及智能控制、复杂机电装备的结构设计与研究。在本领域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项目。担任多个国内外期刊会议论文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和各省市级科技项目与人才项目评审。现任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分会副秘书长,北京高教学会工程训练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与空间机构分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中国仿真学会机器人系统仿真专委会委员职务。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周年优秀项目负责人。2008年在第16届中国机构与机器科学学术会议(国际会议CCMMS2008)暨海峡两岸第4届机构学研讨会上获7篇“优秀论文奖”之一。2010年获第9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0)“十佳论文”之一。
变胞机构、放缩机构、形变机构等新机构、新类型研究;
新型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
复杂机电装备的结构设计与开发。
[1]. Kaijie Dong, Duanling Li, Qiuhong Lin, Hui Qiu, Qiang Cong, Xiao Li.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Novel Hinged Boom Based on Cable Drive.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22, 35: 35. https://doi.org/10.1016/j.cja.2021.04.006.
[2]. Kaijie Dong, Duanling Li, Xianwen Kong. Representation of Planar Kinematic Chains with Multiple Joints Based on a Modified Graph and Isomorphism Identification.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2022, 172. https://doi.org/10.1016/j.mechmachtheory.2022.104793
[3]. Pu Jia, Duanling Li, Yuankai Zhang, Chao Yang. A Novel Reconfigurable Parallel Mechanisms Constructed with Spatial Metamorphic Four-link Mechanism. Part C: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22, 2: https://journals.sagepub.com/eprint/ZYJQWKSU2WNNQ3PXGHRB/full.
[4]. Xianwen Kong, Xiuyun He, Duanling Li. A Double-Faced 6R Single-Loop Overconstrained Spatial Mechanism. Journal of Mechanisms and Robotics, 2018, 10(3): 13-31. https://doi.org/10.1115/1.4039224.
[5]. Duanling Li, Pu Jia, Jiazhou Li, Dan Zhang, Xianwen Kong. Constraint and Mobility Change Analysis of Rubik’s Cube-inspired Reconfigurable Joints and Corresponding Parallel Mechanisms.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20, 33: 81.
[6]. Zhang, Y. , Kong, X. , Wei, S. , Li, D. , & Liao, Q. CGA-based approach to direct kinematics of parallel mechanisms with the 3-rs structure. Mechanism & Machine Theory, 2018, 124: 162-178.
[7]. 贾璞, 李端玲, 李海源, 闫晓捷, 葛正浩. 基于变胞铰链的并联机构结构设计与构型分析.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19): 92-102.
[8]. 李端玲, 董凯捷, 刘利捷, 王兴泽, 张问采, 葛正浩. 基于正棱锥可展单元的球形雷达校准机构的设计方法及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05): 23-132.
[9]. 董凯捷, 李端玲, 侯妍, 王兴泽. 基于摄影测量的乏燃料组件池边检查系统设计.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21): 48-55.
[10]. 李端玲, 成苈委, 于功敬, 张忠海, 于淑月. 基于能量小波包和LM神经网络的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处理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21, 44(3): 6.
[11]. Duanling Li, Kaijie Dong, Xingze Wang, Biao Li, Zhou Su. Design and Analysis of Synchronous Joint for SAR Antenna Deployable Mechanism. Proceedings of ASME 2019 IDETC-CIE, USA: ASME Press, 2019: 97845.
[12]. Cheng Liwei, Li Duanling, Yu Gongjing, Zhang Zhonghai, Li Xiang, Yu Shuyue. The optimal wavelet basis forelectroencephalogram denoising. Proceedings of the 202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al Sciences, 2020.09.11-2020.09.13.
[13]. Yang Chao, Li Duanling, JiaPu. Kinematics analysis of a new spatial 3-DOF parallel mechanism. The 13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ics and Applications, KualaLumpur, Malaysia, 2020.11.5-2020.11.8.
[14]. Fei Wang, Duanling Li, Haiyuan Li. Mechanism Design And Kinematic Analysis of a Robotic Modular Finger and Reconfigurable Hand. 202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Biomimetics, 6-10 December 2021, Sanya, China.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文后阅读原文获取。
编辑:恽海艳 校对:张强
JME学院是由《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2018年创建,以关注、陪伴青年学者成长为宗旨,努力探索学术传播服务新模式。首任院长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会监事长、《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两刊主编宋天虎。
欢迎各位老师扫码添加小助理-暖暖为好友,由小助理拉入JME学院官方群!
更多精彩视频
欢迎关注JME学院视频号~
寻觅合作伙伴
有一种合作叫做真诚,有一种发展可以无限,有一种伙伴可以互利共赢,愿我们合作起来流连忘返,发展起来前景可观。关于论文推荐、团队介绍、图书出版、学术直播、招聘信息、会议推广等,请与我们联系。
推荐阅读
砥砺深耕增材制造| 卓越计划高起点新刊——AMF首期重磅上线!天津大学黄田教授团队:基于输入整形的高速并联机器人残留振动抑制| CJME论文推荐北航陈殿生教授团队:最优跃度轨迹规划在步态平衡训练机器人中的应用| CJME论文推荐一种大模数齿轮渐进式成形工艺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CJME论文推荐一种新型嵌入连通槽微通道的传热性能研究| CJME论文推荐高速列车铸铝横梁疲劳特性表征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 CJME论文推荐河北工业大学李铁军教授团队:具有主-被动混合执行器的坡路助行机器人研究 | CJME论文推荐浙江大学杨华勇院士团队:数字开关先导控制双阀芯液压阀的负载口独立控制性能研究 | CJME论文推荐
版权声明:
本文为《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请联系授权!
在公众号后台留言需要转载的文章题目及要转载的公众号ID以获取授权!
联系我们:
联系人:暖暖
电话:010-88379909
E-mail:jme@cmes.org
网 址:http://www.cjmenet.com.cn
官方微信号:jmewechat